本來布魯塞爾卡是我2014年在比利時盧森堡旅遊時覺得最優惠的城市卡,但自2015年後取消交通(地鐵電車巴士無限次搭程)的項目後,就覺得沒有太賺到的FEEL~可是還是不錯用啦!城市卡的資訊就請看上一篇﹝布魯塞爾 Brussels Day-1 ※世界遺產※ 布魯塞爾大廣場、布魯塞爾城市卡、尿尿小童&尿尿女童、巧克力大本營﹞
今天要介紹的重點是布魯塞爾的大眾運輸網路.........就是這麼多路線!其實如果只搭地鐵,只要看最粗的路線就好。而且在圖中由橘線和藍線環繞起來的就是布魯塞爾的心臟地帶,白圈就是地鐵站,其它比較細的支現就是電車或是公車的路線。交通網路圖張貼在地鐵站,遊客中心也可索取。﹝線上下載布魯塞爾交通網路圖請點這裡﹞
比照上圖,從 Google Map 看布魯塞爾,就可以明顯看出心臟型狀的環型區域,多數景點也都在這裡面。
好人做到底,我查了一下現在布魯塞爾市區交通的優惠,要到STIB/MIVB的網站上查詢﹝http://www.stib-mivb.be﹞ 適合觀光客用的24h、48h、72h地鐵電車公車2016年優惠價格分別是€7.5、€14、€18 ﹝官網價格頁面在此﹞
找到 M 字就是地鐵站標示
買票機有四種語言可以選擇
地鐵入站的票閘口,紅底白圈為感應區。
出站時印象中不用再感應,閘口會自動打開
在歐洲很多地方的電車或地鐵車門是要自己按鈕開門的,所以如果門沒有自動打開,就很順手的把鈕按下去吧!
下車有的也要拉門
地鐵車廂後牆上也有下一站的站名提示
部份地鐵站的裝飾相當具有特色
這天早上先去最遠的景點「原子球塔」 Atomium,布魯塞爾卡的手冊中,將所有有優惠的景點之前往方法都寫得一清二楚。去原子球的交通是:地鐵(藍線)搭到Heysel/Heizel 站、或電車7、51、或公車84、88 (當然是搭到同樣站名)。Heysel站也應景地畫了原子球當裝飾。
Heysel站的電車停靠點,已經看到原子球了!
有人說原子球塔對於許多當地人來說才是布魯塞爾的地標。原子球塔是1958年在本地舉辦世界博覽會而造的紀念性建築,高102M,包括9個直徑18M的球體。10:00-18:00可以買門票上去參觀(可以看到布魯塞爾全景),球體之間是用電梯與電動扶梯來運輸(感覺很酷!),持布魯塞爾卡可以折價 €3,但是我們很早就到所以沒有上去。不過原子球塔的官網有原子球內部的照片與風景圖,可以補償一下沒有登塔的遺憾﹝請按此﹞
原子球將旁邊的景色都反射在球體上,形成有趣的景緻。有些網站說它很醜,我倒覺得這個設計很新潮呢!
(2016.2.16 後記,有人問我原子塔是什麼元素的結構?這一題太難了,我哪知啊........查了維基百科,原來是" α鐵 "的正方晶體結構)
原子球塔的正對面是Centenary Palace(直譯為百年宮殿)或稱 Heysel Palais (海瑟爾宮) ,是1935年在此地舉行世界博覽會及紀念比利時獨立100週年所建。(其實1935年比利時建國超過100年了啦..)
接下來要去的 Koekelberg Basilica布魯塞爾聖心聖殿 (我是被看到這張可以登教堂看全景的DM吸引來的)
先搭地鐵到Simonis、再換電車19號到Bossaert/Basilique站下車。這張是電車圖,上車要刷卡(門邊紅色機器)、上下車要自己按門上的綠鈕
氣派的布魯塞爾聖心聖殿 National Baasilika Koeklberg / Basiliek van Koekelberg,1905年起建,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拖延,於1969年完工。教堂雙塔高89M,綠色的銅圓頂為其特色。另外,本教堂是全世界面積第六大的天主堂(但是依維基百科的世界最大教堂列表來看,應該排在第八名左右)。
教堂起初是以新哥德式的風格規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財務吃緊,1919年後就改變原先的設計,將教堂以裝飾藝術 Art Deco 的風格建造。教堂除了是布魯塞爾天際線的重要指標外,這座教堂也(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裝飾藝術風的建築呢!
不過因為今天天空的能見度及光線就像照片中所見,所以我們沒有付費登頂看全景,這是從教堂平面樓層拍出去的景象。
教堂中殿有141米長,在最寬為107米。教堂可容2000人,相當地驚人!
教堂小穹頂直徑33米。教堂內的空間設計也可以舉行會議、展覽,並含有一個餐廳、劇院、天主教廣播電台與兩個博物館。真是多功能的教堂啊!
接下來搭地鐵前往其它景點
搭地鐵藍或橘線至Madou站,拜訪The Charlier Museum,來到這裡主要是因為這座由19世紀旅館改成博物館的建築,是由比利時建築師維克多‧奧塔 Victor Horta所建。維克多‧奧塔在布魯塞爾建造的四座公寓被列入為※世界遺產,包括:塔塞爾公館(Hôtel Tassel),索爾維公館(Hôtel Solvay),范·艾特菲爾德公館(Hôtel van Eetvelde),以及奧塔住宅與工作室(Maison & Atelier Horta) 。不過這棟不在世界遺產之列。
The Charlier Museum的部份藝術品及骨董傢俱。更多照片請在 ﹝比利時 2014 布魯塞爾 Day 2﹞相簿參考。
說到了建築師奧塔,我們當然也要去他建造的世界遺產建築物看一看啊!(部份開放,私人建築則無法參觀),我們現在要去的是「奧塔博物館」Horta Museum 先搭地鐵藍或橘線至Louise站,換電車92號,(搭三站)在Janson站下車,在電車上面都有每站的詳細指示。(本文之行車路線是以路人甲的規劃為主,還有其它電車可以到Janson站,就看大家要從哪個方向過去。)
不論搭乘何種交通工具都別忘了刷卡,逃票在歐洲的罰則是很嚴重的。在Janson站下車後,延著行車方向往前有約100米,左轉再走100米就可以到達。
來到了※世界遺產「建築師奧塔的城市建築」之奧塔博物館,這棟建築是建築師維克多‧奧塔(1861-1947)的私人住宅和工作室,建於1898~1901年。開放時間是每週二~日2:00~5:30PM,來得太早所以不得其門而入!!!真是殘念!!(今天進入景點參觀的運氣,槓龜的機率似乎很大 XD) 在博物館前也有同樣抵達現場但一樣哀怨的觀光客,只好和我們一樣對著建築物拍照。所以,要看好時間再來參觀啊!﹝奧塔博物館官網﹞
只好Google一下內部看一下有趣的結構。房屋是以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設計建造,奧塔也是歐洲新藝術風格建築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奧塔博物館後面的天主聖三教堂 Eglise de la Sainte Trinite
教堂後面的樣貌
此座教堂於1895年開始建造,2005年重新啟用。
搭車回到Louise地鐵站,往這棟整修中的宏偉建築物走去看看,一臉正派大器的風格果然是料想中的法院類建築,是布魯塞爾司法宮 Justizpalast / Palais de Justice,司法宮內部一共有25個大法庭與250個房間,高度104米,面積2.6萬平方公尺,這棟建築也(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法院建築,大部份資料寫這是19世紀最大的建築物。
這是從背面拍的角度。司法宮從1866年動工至1883年完工。
司法宮位於布魯塞爾的 Galgenberg hill (Mount of Gallows)上,在中世紀的時候這裡是將罪犯處以絞刑的場所,所以 Galgenberg hill 就是絞刑台山丘...。
這裡有多座精美的雕刻,這位是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哲學家、政治家、律師、作家。
司法宮用了大量的希臘建築的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特色就是柱頭用蕨類 Acanthus 作裝飾,形似花籃。
從人物比例尺就可以看出建築物恢的巍峨高聳。
司法宮前 Poelaert 廣場的比利時步兵紀念碑 Infantry Memorial ,紀念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捐軀的士兵。
布魯塞爾比利時步兵紀念碑 Bruxelles : monument à l'Infanterie belge
在司法宮的山丘廣場上可以眺望上午參訪的布魯塞爾聖心聖殿,雖然光線還是一樣迷濛,但是免費瞭望就是會有賺到了的感覺!(貪小便宜的心態表露無疑)
因為在廣場上看見很多當地人都走向這裡搭電梯,所以我們也去搭一下看看下面有什麼!(免費搭乘,應該是市政府便民的設施)
電梯一出來的小廣場上的猴子水泉。
猴仔子一臉痞像,還真是可愛啊!
附近有一些餐廳,但因為現在非用餐時間,所以在這裡只晃了一下就搭電梯回到司法宮。這部電梯還有個名字:Ascenseur (Lift) des Marolles,開放時間是6 am ~ 11 pm.
從 Louise站 搭藍或橘線地鐵到 Hallepoort / Porte de Hall 站,來到了哈萊門 The Halle Gate / Das Haller Tor 。是中世紀布魯塞爾第二道防禦城牆的堡壘城門。 始建於1381年,在漫漫歷史中曾被當作監獄而得以保存,現為19世紀整修後的樣貌。
哈萊門另一側。現在哈萊門屬於皇家美術與歷史博物館 Royal Museum of Art and History的其中一個建築,展出裝甲武器、繪畫、金屬飾品等物。
路過這棟不知是什麼用途的建築 (應該也是和皇家有關吧?)
門柱上的大貓勁帥挺拔!
這裡有些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人民在門前廣場上抗議(或示威?)。現在Google一下剛果,才知道原來叫剛果的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現在畫面中人士所屬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剛果),以前是比利時的殖民地;另一個是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以前是法國殖民地。兩個國家為了區別方便,以首都括弧標示在國名後面,前者首都金夏沙,所以是剛果(金),後者首都布拉薩市,是為剛果(布)。
剛果民主共和國 = 民主剛果 = 剛果(金) <--- 這個是國土很大的剛果,排名全世界第十一大
剛果共和國 = 剛果 = 剛果(布)
就是從這面國旗搜出他們來自民主剛果,但不知道在抗議什麼,從字面猜應該是和以前殖民時期有關的爭議吧?既然遇到了這個抗議事件,雖然過了快兩年才寫這篇文章,但還是應該把它放進文章中!
所以這裡有好多記者與SNG車 (但是應該大多都是民主剛果來的吧?!)
現場待命的比利時警察,看起來是很閒的。
搭環狀地鐵到 Porte de Namur 站,現在要前往比利時皇家美術館,會先經過這個比較像宮殿的柯登堡聖雅格伯教堂 Saint Jacques-sur-Coudenberg,(如果早知道她是教堂,我就會進去逛逛了 XD)
終於來到了比利時皇家美術館 Royal Museums of Fine Arts of Belgium!由於抵達時是大逆光,完全拍不出來建築物外觀,所以這張照片取自Google Map(This Photo is from Google Map)
布魯塞爾卡的優惠沒有包括皇家美術館,但是今天下午的運氣不錯,因為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三下午一點後的來賓免費!!所以我們得以參關皇家美術館與旁邊的馬格利特美術館 free ~~
皇家美術館收藏品眾多,連指示牌上面放的雕像都極為精美
先去參觀比利時超現實主義大師 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1898-1967)的美術館,上一篇布魯塞爾Day-1已經簡單介紹過他了。
馬格利特的畫風中帶有恢諧及引人審思的符號,影響後世許多插畫的風格。
例如這個特殊的親吻 image也是他的創作,後來有好多插畫都以這種模式當主題。為什麼他會以「布矇住臉」來創作呢?其實背後有一個傷心的故事。原來是在他13歲那年,母親溺死(可能是自殺,因為她有多次自殺未遂的紀錄)於河中,母親的遺體被打撈起來時,臉部被所穿的衣物覆蓋住了,所以這個景像一直在他腦中揮之不去,也成了他往後創作的元素。
哇!1959年的馬格利特就畫出了這幅作品 le château des pyrénées,突然覺得宮崎駿的天空之城(1986),或是後來卡麥隆的阿凡達 (2009)完全沒有那麼厲害了 XDD
回到了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看古典藝術品
栩栩如生的雕刻
有一點大法師經典pose的 feel ~ XD (年紀小的人可以搜關鍵字"大法師"的圖片,就可以知道我在說什麼了,但是年紀太小的請不要搜,怕你會做惡夢)
聖安娜三位一體 Saint Anne trinitaire 由15世紀的 Meester van de Ursulalegende 所繪
聖安東尼的誘惑三連畫 La Tentation de saint Antoine (1501年創作)。我本來以為是布魯哲爾的作品,原來有創意畫鬼怪的不只有他呢!這幅是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作品,又認識了一位令我佩服的大畫家!
近看一下Hieronymus Bosch版本的惡鬼造型,他的圖畫複雜,有高度的原創性、所以被認為是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之一。我本來以為布魯哲爾的原創性超厲害,沒想到這位波希年份比他還更早!
修道院三連畫Triptiek van de abdij van Dielegem,畫家名字很有趣 Meester van 1518 (好像取名叫 Danny Boodmann T.D. Lemon Nineteen Hundred '1900' 那樣 XD),館方認為他可能是Jan van Dornicke
來到皇家美術館,最主要的就是要看老彼得‧布魯哲爾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的作品, 叛逆天使的墮落 The Fall of the Rebel Angels (1562) 當然是拜訪的重點!依照出生的年份看來,布魯哲爾的畫風應該有可能受到先前那位波希的影響吧!
在畫作中上半部美好的天使們仍有著潔白有力的翅膀、揮舞著利劍。
下半部墮落天使則喪失了天使的外型,變成各種半人半獸的怪物。
老布魯哲爾的 伯利恆的人口普查 The Census at Bethlehem (1566年)是他最著名的畫作之一,2015年故宮舉行的「列支敦士敦瑰寶展」中,有展出他兒子小布魯哲爾的仿作。中間偏右下方旗著驢子、披著藍斗蓬的就是聖母馬利亞。
布魯哲爾的長子小彼得‧布魯哲爾 Pieter Bruegel the Younger 仿老爸的作品 狂歡節和大齋之間的爭鬥 The Fight Between Carnival and Lent,布魯哲爾還有另一個兒子老楊‧布魯哲爾 Jan Brueghel the Elder 也是畫家。
更多比利時皇家美術館館藏的照片請利用 ﹝布魯塞爾 Day-2 相簿﹞觀賞
美術館附近這棟別具特色的建築是樂器博物館 Musical Instrument Museum , 這座博物館是皇家藝術和歷史博物館的一部分(和哈萊門同個機構),收藏有超過8,000件珍貴的樂器藏品。布魯塞爾Day-2的景點就到此告一個段落,今天的行程完全善用地鐵的便捷,得以迅速的移動,其實布魯塞爾還有好多好多值得一訪的景點,只好留到未來有機會再來拜訪了!(喜歡深度旅遊的人至少可以住三晚)
這張忘了是在哪一個角落拍的(應該是在走去布魯塞爾中央車站的路途中拍的),尖塔就是布魯塞爾大廣場市政廳。
傍晚趁著太陽下山前回到煙花巷內的劇場酒店,隔著白色窗簾偷拍一下剛剛上工的女性工作者,保鑣其實就在窗台下,所以不能明目張膽地拍。
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人,請看這篇 ﹝ 煙花巷內的Theater Hotel ﹞
路人甲的2014比利時遊記暫時先告一個段落,為什麼說是"暫時",因為我先前還想寫一篇簡介根特最知名的祭壇畫「神祕羔羊」Ghent Altarpiece Adoration of the Mystic Lamb 的文章,待我再度好好研究一番寫完它,我的比利時遊記才是真正地完成囉 ^^ (希望不要讓大家等太久)
謝謝大家的閱讀,希望路人甲遊記能幫助大家更簡單地規劃行程~